2017-03-26 16:16:06
来源:
为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能力,努力构筑森林防火安全体系。日前,郭家店镇先后在西孙家、葛城、小吕家、滑家、于家河、返岭子、后赵村七个村庄举行了承诺书签订仪式。而后,全镇96个村的村民全部签订了森林防火承诺书,全民皆兵共防60948亩公益林。
要想管住火,必先管住人
“从各级干部抓起,镇科级干部分包山头林区,普通干部包村包户,责任捆绑一起,严格责任追究。”郭家店镇党委书记毛晓腾说,在完善防火应急预案,健全协调指挥体系,强化设施供给和物资保障,确保防火工作责任明确、开展有序的同时,从群众思想认识抓起,强化防火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,镇里每天出动宣传车进村上山进行宣传,在各要塞路口和显著位置悬挂横幅,刷写、张贴宣传标语,组织干部逐户散发宣传单。
记者在葛城村西的马山脚下看到,4名森林防火队员刚从山上巡视归来,“半夜里在山沟里转是常事,防火期对我们护林员而言,没有黄金周,没有春节和双休日的概念,带着家属出去旅游的想法更是从来没有。”护林员刘明清对此已经司空见惯,他告诉记者,下雨的日子,就是护林工作者大喘一口气的日子。
“从火灾源头抓起,采取‘设卡盘查’和‘上山巡查’等灵活多样的办法,杜绝火种进山入林。” 郭家店镇镇长孙浚蓬说,在防火期间,彻夜不眠是常事,为了对情况了如指掌,我们经常半夜开着车巡山,查看工作人员值班情况,看看是否在岗,担心的就是万一半夜失火怎么办?护林员张辉东回忆讲:“这些年防火期内,凡是24小时值班的时候,镇主要领导都会半夜到我们的看护房来看看!”
“根据防火区域的大小,郭家店镇建有6处护林房,其中护林中队19人驻守马山护林房,14名护林员驻守葛门口护林房,13名护林员驻守庵子护林房,9名护林员驻守东庙护林房,5名护林员驻守崮山护林房,9名护林员驻守连夼护林房。进入防火紧要期, 30名的季节性护林员及时上岗,其中20人分散安排在各防火重点村,10人常驻马山护林房,协助中队搞好防火工作。”林业站长潘学锐说,平日里,从防火人员抓起,重点对年迈老人和憨傻痴呆等特殊人群进行耐心疏导和火种清理;组成防火应急救灾突击队,装备到位,严阵以待;严格96个村庄干部值班制度,确保信息畅通;村护林员队伍坚持划块定责,开展巡山护林。密切与上级政府以及武装、公安、消防、林业、宣传等单位的联系,建立防火办公会议,实行每天零报告制度,构筑起“全民参与、多头联动”的防火墙。
严防死守,封闭管理
“防火期间,所有护林员集中食宿,昼夜24小时值班备勤,还组织防火巡逻车,昼夜不间断巡逻。” 镇分管森林防火的相关负责人仲瑞民说,驻守在各个山头和50个防火重点村庄所有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游人的宣传教育,安排明岗暗哨,在森林的进路口,增加设置了多个防火检查站,严格督察。“在郭家店,防火责任不落实、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、发生火情隐瞒不报、扑火组织不得力,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,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” 党委书记毛晓腾说,防火不仅仅是林业问题,还是生态安全问题、政治问题、国土安全问题,更是郭家店镇经济的发展问题。
一个烟头,一根火柴,就可以毁掉这片森林。“防火期间,我们每天如履薄冰!”潘学锐告诉记者,防火敏感时期,晚上在家里,一听到手机响立马条件反射,第一件事情就是忙着穿衣服。60948亩公益林,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太多,让谁拍胸脯保证不起火,谁都不敢!根据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,郭家店镇组建了市级专业队,驻守在马山护林房。组建了镇级森林消防专业队50人,分别驻守5个护林房。配备了防火车5辆,其中4辆安装了宣传扩音设备,每天不间断地在各重要路段巡查火情,同时进行防火宣传。护林中队及各护林员每人一台风力灭火机,同时,还有12台风力灭火机、10台背负式喷水器在马山备用。同时,在防火重点区域马山返岭子进山口和崮山于家河进山口,设置了防火检查站,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都安排中队和护林员在检查站驻守,对进出车辆、人员进行盘查登记、培训、发放宣传页。在重点林区出入口安装了10处无人值守摄像头,即时传送进山人员图像。在马山顶峰架设防火探头,监控半径10千米。形成了立体的森林扑火应急队伍体系。一旦遇到火情,快速反应,确保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,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。
在郭家店镇森林防火工作中,护林员是主力部队,而敏感时期千名志愿者临时上阵,全民皆兵。每名护林员一面旗子,在山沟里巡逻时,总是旗在人在,守林有责。如果出现火情,第一时间出现的必须是护林员,第一报告人、第一现场人和第一扑救人也是护林员。因为郭家店镇的管护队伍实行“六统六定”的管理方法:统一责任制,统一补助资金、统一着装、统一办公场所、统一交通通讯灭火机具、统一培训上岗,定岗位、定职责、定责任状、定奖惩、定期检查、定期例会。
如果随便问一位郭家店人:什么是生态?他可能说不上具体定义,但会告诉你:生态就是绿地多了,路面平了,环境好了,心情也跟着开朗了…… (通讯员 刘丽霞
记者 刘锡新 摄影报道)
莱州新闻网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